以交易成本概念論企業實現數位化轉型中的RD的重要性

數據文化為實現數位化轉型的關鍵

企業採用數位化技術,乃是為了要迅速靈活地推動創新、找出更理想的工作方式、導入創新的商業模式,並提供全新或更全面客戶體驗。

某些傳統產業的公司,可能也感受到了此的浪潮,想藉由數位化轉型為企業開拓新的可能性。於是他們想說來進行大數據”吧!然而數字是冰冷的,數字背後的含意才有溫度。因此數據文化才是實現數位轉型的關鍵,而要有數據文化,不可或缺的角色就是RD。傳統企業往數據轉型的過程中失敗的原因往往就是思維未改變,內部數位科技部署不足。

這邊我想從組織經濟學的角。對於組織經濟學,核心概念都是以交易成本的作為解釋,即交易成本的高低為市場運行及資源配置有效的關鍵因素之一,例如 一家公司要發展多大才剛好 ?要怎樣的組織結構才最佳?交易成本中其中包含了搜尋與訊息成本。

系統外包開發的交易成本

數位化的過程,會接觸到許多新的系統或平台,例如官網改版、APP開發、BI系統、社群營運(尤其大陸必備的微信公眾號)。若開發能力不足則只能走外包路線,外包跟內部開發的過程圖如下:

左邊是內部自主開發,右邊是外包開發

藍色圈圈顯示,各部門的想法、老闆的意見、開發部門的回應,可以快速且直接的傳達,彈性較高、步調較快。再來各部門間共同參與可以增加大家一同奮鬥的感覺提升凝聚力。

而外包的話,須由一個部門為窗口先統一了需求請外包商開發。該部門首先(紅色箭頭)面對的是外包商的搜尋(搜尋成本),各廠商的比價及服務模式了解也要耗時許久(訊息成本),最後針對公司特定需求進行契約簽訂與協議(議價成本)。若項目對該企業為跨部門項目,則進行時會因為雙方的反饋時間較長導致項目頻繁更動,例如設計部門對風格有意見,那改動所花的時間又要更長(時間成本)。最後會不會不了了之,或耗盡心力完成的東西使用率不高甚至外包商倒閉(違約成本)又是未知數了。

對於複雜度較高的大項目,會存在許多可能變動因素,從交易成本的角度內部自主開發會較好。外包也不全然不好,回到交易成本的概念,外包商的存在也是為了某些企業再某些情況下可以減少成本。畢竟組織變革加上養一群RD也是需要不少的成本投入。究竟公司要進行多少項目,什麼項目自己開發什麼項目外包,還是要根據發展策略來評估。

模仿策略,模仿作法,但沒有模仿到到中心的思維,沒有從企業文化著手,那也只不過是半調子:)


最近同時進行了官網,微信平台,APP開發。這些都是大項目且上線後需要持續營運,恐怖的是全部都要外包,進度真的很慢很慢,後期維護有誰可以負責也問號,然我尚未感覺到公司有意識到要改善…

歡迎分享你的心得

🙌 你是數據分析新手嗎?入行必學SQL課程由此開始 >>>

X
Scroll to Top